2025年11月4日,在第八届中国教育技术创新发展与应用成果大会上,我院成果《多元数据互通平台助力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全域教学场景智能化》喜获首届“数字教育创新成果奖”全国一等奖。我校也是福建省唯一获得全国一等奖的高校。

图1:数字教育创新成果奖一等奖颁奖现场(左1为周亮老师)
《多元数据互通平台助力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全域教学场景智能化》成果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周亮老师主持,谢火木、卢昌义、赵东锋、周君、郑振祥为共同完成人。该成果以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生态工程学》为试点,根据社会实践类课程的课堂多样(场馆工厂、田野户外、工程现场等)、路线多动、实践多点、师资多元、评价多维的“五多”特点,针对户外实践“立体”“具象”世界的多源数据难以流转互通的痛点,通过分析、融合户外教学场景的多源数据,包括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等多尺度地理数据、环保物联网各类传感器数据、生态环境信息化系统数据等,建立空天地一体化、多源数据融合的课程教育技术支持平台,为参访体验型、调查学习型、技能传授型等教学场景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图2:右起依次为周亮、谢火木、周君
该成果体现了《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工智能+教学”行动方案》落地初见成效。在我校“人工智能+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制订《“AI+环境”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改革方案》,资助“AI+环境”教研教改项目,在教育技术服务中心和IT服务中心的技术支持下,开展了《生态工程学》《园林植物分类基础(A)》等AI实践创新课程的探索。该成果还得到了谢火木副院长主持的福建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研究会开放课题基金重点项目《“AI+STAR”——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创新实践路径探索》的资助,以及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人工智能融合生态环境领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AI驱动、科研反哺、以赛促教:管理类专业“管工结合”双创教育路径探索与实践》的资助。
据悉,本次评选的主办方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是经民政部备案、教育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是教育信息化领域唯一的国家级行业协会。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充分发挥创新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表彰数字教育领域的卓越实践者,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特设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数字教育创新成果奖(简称“数字教育创新成果奖”),授予在教育数字化领域中做出卓有成效实践创新的成果。首届“数字教育创新成果奖”共评选出一等奖71项、二等奖165项、三等奖237项及优秀奖271项。我校与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科大讯飞等高校和企业共同获得一等奖。

图3:一等奖获奖名单部分院校截图
周亮老师表示,团队将响应“十五五”规划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号召,未来将继续按照《福建省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人才培养实施方案(2025—2027年)》和《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工智能+教学”行动方案》的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坚持技术前沿和实践融合、坚持教学创新和持续发展,“千方百计学、千方百计用”,持续探索符合“嘉庚特色”的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