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研究团队地球日活动亮点纷呈:无人机展示引领低空经济新风尚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04-24

4月22日,第56个世界地球日如约而至,今年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日,厦门市海洋发展局联合多方力量,共同举办“世界地球日·共植红树林”活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代表,以及厦门国贸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干部职工齐聚一堂,挥锹植绿。

红树林保护的新篇章

红树林是地球上最富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防止海岸侵蚀、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局长王宇在领导致辞中表示,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是“厦门实践”的成功样本,在生态修复方面探索出了一套独特模式并收获显著成果,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主办此次活动,是对地球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的深刻践行,也是对厦门在海洋生态保护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局长王宇致辞

厦门大学专家、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卢昌义教授也应邀致辞,他深入阐述了活动意义,着重强调了红树林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重要作用与保护价值。随着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红树林的保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校红树林研究团队与市海洋发展局及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合作,利用最新的无人机技术,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红树林保护模式。

环境学院院长卢昌义教授致辞


无人机技术应用场景展示

活动现场,我校红树林研究团队展示了AI与低空经济技术如何赋能红树林保护与研究,引得环保爱好者与科技追随者纷纷驻足关注。红树林研究团队展示了四项技术应用:

无人机喷洒:利用P150无人机模拟防病虫害喷洒任务,通过自动设置程序,演示喷洒清水,重现日常无人机作业场景。这项技术可大大提高喷洒效果和防除效率。

无人机采样:厦大开发设计的T20无人机采样设备,技术人员展示了无人机采集树冠叶片的过程。此项创新技术有效解决滩涂采样行进难,且采样可视化并可精准定位,为红树林研究提供新的采集手段。

困难地钻土:针对部分区域泥土坚硬问题,技术人员使用专业钻土设备进行土质疏松与打孔作业,为红树林的生长创造更好的土壤条件。

无人机运输P150无人机搭配运输系统,现场将本次种植的部分苗木安全运至滩涂。展示突显了无人机在红树林种植与维护中的巨大潜力,实现远距离运输的目的,并减少过程中的苗木损耗。

本次活动展示了无人机技术在红树林保护中的场景应用,也呈现了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与我校多年合作的实力成果。 

 

技术团队进行无人机应用展示

共植红树添新绿

活动最后,是“共植红树林”的切身体验。人们手持铁锹,分5支队伍进入种植区,在技术人员和志愿者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种下红树苗,为这片生态家园增添新绿。红树为笔、滩涂为卷,活动主办方引导参与者共同书写的,不仅是绿色答卷,更是对未来的庄重承诺。

本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公众对红树林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也展示了科技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红树林保护和无人机技术的结合,我们有望开启红树林保护新篇章,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活动种植现场


相关链接:

1. 世界地球日:共植红树添新绿

https://www.fjtv.net/haibo4/haibo5/folder8565/folder8568/2025-04-22/6617096.html?_t=1745298438

2. 56个世界地球日:共植红树林 守护绿色海岸线

https://share1.kxm.xmtv.cn/xmtv/2025-04-22/7f608c5cdc82e65f.html

3. 无人机飞天运苗生态家园添新绿

https://mp.weixin.qq.com/s/tPHd4kmjrEXHwU1eumTA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