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嘉乡科特派大学生助理团队走进双第华侨农场场史馆

撰稿:李虹桦;摄影:林锦鹏、李虹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07-22

7月11日下午,在教师陈霞明,林建荣的带领下,暑期实践团队“嘉乡科特派大学生助理”参观双第华侨农场场史馆并开展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调查和宣传活动。 

团队参观场史馆的合影

农场里的周匡业、周匡物雕像

“双第”——双第原名天城山。唐贞元八年及唐元和十一年,周匡业、周匡物俩兄弟双双明经,进士及第,周匡物为设立漳州府后首名进士,官至高州刺史,匡业为鄱令,兄弟齐名。地因人传,故“天城山”遂改为“名第山”,继又改为“双第山”而延续至今。 

场史馆里摆放的归侨同胞服饰

“华侨”——是全国接待安置归难桥而成立的84个华侨农场之一。自1960年开始先后共接待安置印尼、越南、缅甸、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沙捞越等八个国家归难侨13批4719人。场史馆里陈列着东南亚各国归侨同胞的服饰。

参观场史馆同学们与老师之间的讨论

参观场史馆壁画

在当地管委会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了双第华侨农场场史馆,场史馆门口两侧挂着两块牌匾,上面写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正因为党的领导,归难侨回到了祖国温暖的怀抱。正因为党的领导,双第华侨农场建成具有异域风情的社会主义新型农场。走进场史馆,面积虽不大,但承载着归难侨一生的心血,陈列着华侨同胞是如何一步一步打造农场的光辉历史,摆放着当时归侨文体活动使用的乐器,收集着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的证书以及双第华侨农场所获得的荣誉称号。场史馆外围墙壁用当代艺术展现着农场的发展。

农场护渔堤坝和土壤修复与改良工程

农场里的水处理系统

“嘉乡科特派暑期实践团队”参观时对双第华侨农场发展历程尤为惊叹,一个农场是多少归侨同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成果,他们带来的东南亚各国异域风情及休闲娱乐,饮食起居,文化风俗,使双第成为龙海市乃至周边地区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胜地。当然,身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我们不止关心农场的发展历程,对农场生态环境也十分关心。双第华侨农场森林覆盖率高达86.2%,氧气负离子含量高达10000个/cm3以上,素有“天然氧吧”之称。近年来农场建设十分重视生态环境,新建三处亲水设施、修复堤岸、河道清淤以及把“门前三包”保洁机制引进各管区,助力打造“生态+”发展之路。当然我们也将自己的想法与工作人员探讨,希望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帮助农场更好的发展。通过这次三下乡参观双第华侨农场,我们领略了异国风情,感受了双第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