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普及丨农药污染

李宗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05-07

农药污染(pesticide pollution),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及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产物、降解产物及杂质超过农药的最高残留限制而形成的污染现象。残留的农药对生物的毒性称为农药残毒,而保留在土壤中则可能形成对土壤、大气及地下水的污染。

有机农药可分为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有机氮农药、有机硫农药、有机金属农药,以及含硝基、酰胺、腈基、均三氮苯等基团的有机农药。

无机农药应用的品种已经很少。在一些地区使用的无机农药主要是含汞杀菌剂和含砷农药。

农药在自然环境中是可以降解的。有机磷农药很容易降解。难于降解的有机氯农药在微生物、紫外线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也可缓慢降解。农药在生物体内也同样会发生代谢和降解。一般说来农药的降解或代谢产物的毒性比亲体小些。

农药去除方法:浸泡水洗法;小苏打溶液浸炮法;去皮法;储存法;加热法。

合理使用农药,要做到对症下药,掌握适宜的施药时期和用药方法,严格掌握正确的施药量。创造提高药效、降低用量的条件,比如辅助剂的改进、施药器具性能的改进等。合理混用农药,合理的调配轮换用药,多种防治措施并用。还要了解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动态,制定出施药的安全间隔期,这样可以防止收获的农产品中带毒危害。对农药的使用,还应该根据具体农药特性,采取不同的喷施方式。比如复硝酚钠只在温度15℃以上才可以快速起效,所以应该在气温比较高的时候进行喷施。还可以采用避毒种植的措施。这样可以使农作物对农药的吸收率下降,或者可以改变耕作制度和栽培制度,这样能减少农药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