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院师生考察关于光荚含羞草的物种入侵

撰稿:Forsource团队 王乘睿 摄影:Forsource团队 编辑:17 姚艺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09-09

2018623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马嫱老师、周亮老师、蔡丽云老师和王伟艺老师带领Forsource实践团队赴石兜水库进行光荚含羞草入侵状况的考察,并在水库管理处沈主任的安排下,管理处杨志岗的陪同下完成了考察。


光荚含羞草,是豆科草属下的一个种,落叶灌木,俗称簕仔树,由美国引入,有“绿篱之王”的美称。该种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耐涝耐旱,在局部地区已经成为不可控制的入侵种。花期在6-9个月。

本次考察的目的是,通过远程观测的方法观察光荚含羞草的分布情况,并在遥感图上标注出来,同时,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尝试能否发现减缓光荚含羞草生长速度或是减少光荚含羞草数量的方法。



623日的下午1点,老师与同学们来到了石兜水库的管理处,在管理处人员杨志岗同志的带领下,队员们到达了本次考察的目的地--石兜水库上游的谷地。

考察过程中,队员们利用了无人机航拍技术,对本次需要考察的范围进行了大致的记录。队员们从本次的航拍图中发现了,在石兜水库上游的地区分布着面积非常广泛的光荚含羞草,覆盖区域可能达到300亩以上,由于光荚含羞草的迅速生长,只要是覆盖着光荚含羞草的区域,几乎没有了其他物种的存在。

同时,在水库的沿岸,队员们并没有发现其他的相似物种,例如银合欢,几乎都是光荚含羞草。队员们还在水库之前铲平的位置又发现了许多光荚含羞草的幼苗,这表明光荚含羞草的种子分布广,用铲地的方法无法有效地去除。



在本次的考察中,黄强老师和王伟艺老师收集到了光荚含羞草的花、果、枝叶与根的样本,蔡丽云老师采集到了光荚含羞草周围的水与土壤的样本,一并带回了实验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这次的考察为后面光荚含羞草数量及范围的实地考察奠定了基础,下一步,队员们将会到水库上游的上方进行更进一步的考察,明确光荚含羞草的具体分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