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日,“厦大-太古”溪山红树林生态修复基地迎来太古夏令营20多位同学在此开展环境宣教与科普活动。本次活动由嘉庚学院环保协会、厦门太古飞机工程公司、厦大海洋国重室组织,厦大嘉庚学院环境学院院长卢昌义教授带队。
“厦大-太古”溪山红树林生态修复基地位于九龙江口浮宫镇溪山南溪滩涂。志愿者们欣喜地发现,生态基地大片成林,林子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的稳定性不断提高,目前已经修建成科普钢栈道。卢昌义教授表示:“由于只拉到10万元赞助,不得不把木栈道改为钢栈道,还表示要继续拉赞助修观鸟亭和延长钢栈道。”

“厦大-太古”溪山红树林钢栈道已经建成
嘉庚环保协会红树林组一直关注观树观鸟钢栈道的建设,并为之出谋策划。红树林组同学们每个月都会到生态基地开展红树林科研与观鸟科普活动,见证了“厦大-太古”溪山红树林逐渐走向开放,由生态恢复基地转变为科普教育基地。

厦大嘉庚学院环保协会和暑期实践队在此开展科研考察与观鸟科普活动
2015-2016年,嘉庚学院环保协会、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厦大海洋国重室,持续不断组织活动为溪山红树林修复基地添砖加瓦,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据统计,一年来“厦大-太古”溪山红树林修复基地总迎来200多位太古志愿者,20多位海洋湿地夏令营学生。
卢昌义教授向志愿者们介绍了溪山红树林修复基地的由来与生态恢复历程。
2006年,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88名师生在浮宫镇溪山南溪滩涂种下了13000多株红树林胚轴,生态恢复活动由此拉开了帷幕。
之后,厦大嘉庚学院师生又分9次陆续在这里进行扩种、补植和抚育,直至2011年林木最高的已达2.5米以上,全部林带在1.5公里以上,林相基本良好。
2012年,为了提高林子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的稳定性,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又在这里套种拉关木1000株。此后每年不断地进行扩种、补植和抚育。
“我们的植树造林行动不是停留在一时一刻的种植,更注重其后期的管护,努力做到种植一片,成林一片,成效一片。”卢昌义教授说。

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联合开展红树林修复工作

太古公司志愿者在此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厦大太古”溪山红树林修复基地被认为是龙海林业局、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当地社区(溪山村)、保护区、高校合作开展生态恢复的典范。据悉,环保协会红树林组的一系列活动获得了MCF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