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庚环境保护协会红树林组、环境学院绿创Green Wall实践队与闽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师生联合考察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学院周亮老师和闽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团委书记陈慧燕老师、黄明强副教授、辅导员邹艺彬老师带队。本次考察是“关注九龙江河口红树林——过去·现在·未来”跨校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继2015年保护区主题之后,2016年主要聚焦生态恢复工程主题。
本次考察地点包括海沧湾生态恢复工程原儿童公园段、海沧湾公园泰地海西段和��湖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书院段,建设时间轴从2016年回溯到2000年。
海沧湾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北起海沧大桥、南至嵩屿码头,结合海沧区政府岸线综合整治工程开展,由我校卢昌义教授、周亮老师、黄金阳老师、陈霞明老师负责规划设计及施工,原儿童公园段是一期工程的试验示范段。
周亮老师为两校同学讲解海沧区红树林历史分布、儿童公园种植区对岸的大屿岛白鹭保护区的故事、生态恢复的科学价值与现实作用、生态恢复工程技术要点等。全体人员进入种植地实地观察红树林生态恢复状况,不少细心的同学发现建植3个月左右的红树林湿地已出现不少跳跳鱼和螃蟹,为这炎热的夏季带来了活力,生态恢复效果良好。
实践队员实地观察红树林生态恢复效果
海沧湾公园泰地海西段的红树林由厦门大学林鹏院士种植,已经成林,树最高4米,生物多样性良好,包含秋茄、无瓣海桑、红海榄等品种,海沧区政府利用这片红树林建立了公众亲水平台和科普基地。该区域红树林与生态设施的结合为同学们接下来的红树林科普宣教实践提供了启发和示范。
��湖综合治理工程被联合国开发署评为“东亚海域污染防治和管理示范工程”,��湖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2000年,大规模建设于2006年。在��书院外,周亮老师介绍了湖心岛白鹭保护区的由来——��湖清淤整治后,把淤泥堆起来,就地造岛,由于海泥盐分较高,所以��湖管理处通过雨水淋洗等办法降低盐分,种植耐盐植物和红树林,目前已蔚然成林、成为白鹭核心栖息地。然后大家沿着��湖导流堤考察红树林,周亮老师详细介绍了秋茄、无瓣海桑、木榄、拉关木、白骨壤等红树种类,并教大家如何分辨它们。
实践队员调研红树林科普宣教设施
本次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考察培训之后,嘉庚环协红树林组、绿创Green Wall实践队、闽南师范大学实践队将奔赴不同地域展开红树林学术研究、工程建设与科普宣教实践活动。据悉,本次跨校红树林交流活动获得MCF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支持。
红树林跨校论坛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