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假回家期间,我们的队员考察了很多各自家乡关于鞋子的垃圾回收处理的状况,想通过此调查统计各地的有关废旧鞋的回收处理的情况,找到更好的有关废旧鞋处理的方法,甚至通过次调查,发现鞋子的最终归属及其危害性。令人惊讶的是,分别位于甘肃、安徽、广西的三位队友的调查结果出奇的一致。
考虑到人们处理废旧物的方式,我们调查了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厂,人们平时的生活垃圾及废旧物几乎都集中在这两个地方。初期,我们调查了废品回收站,本以为会找到鞋子及了解到鞋子所属的垃圾类别,并找到鞋子回收利用的途径。但是到回收站却未看到鞋子的踪影。经过调查询问,我们了解到,垃圾回收站都是有回收要求的,他们只回收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例如啤酒瓶子、塑料饮料罐、易拉罐、纸板等,而鞋子一般当做废弃物后就很难再回收利用,其笨重、材质不统一、难以统一回收。
既然鞋子没有留在废品回收站,我们便来到各自家乡的垃圾处理最大站—垃圾处理场,三个地方的垃圾处理厂处理垃圾的方式相同,都为堆积填埋。垃圾厂虽然都远离居民区,但是各种生活垃圾在这里堆积填埋,时间久了,产生大量的垃圾渗滤液,渗透到地下,势必污染土地,而且渗滤液也可随地下水进入人们的生活,危害人体健康。在这方面,各地的垃圾处理厂看似都有做防漏措施,他们在堆积填满垃圾前,地上都有事先铺垫防漏膜,还会定期喷洒水促进生活垃圾的发酵分解。广西柳州的垃圾处理场会将垃圾与泥土混合,促进其发酵分解。虽然各垃圾处理厂看似都做到了垃圾处理且不污染环境,但防漏膜不会那么的万无一失,况且填满式的垃圾处理毕竟没有实现垃圾的回收利用,做到真正的环保。
考察结束,队员们都十分焦虑,因为废旧鞋的归属没有我们所预想的那么美好,它的处理方式还是如此的粗糙,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废旧鞋回收处理的前景。
安徽某垃圾填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