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Style:参加比赛要有一颗激情与淡定并存的心

学生新闻社 蔡小悦人员机构2014-06-10

  这是一支常胜的队伍,在大大小小的赛事中脱颖而出,6月6日在第八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称“小挑”)决赛中获得金奖。

  这是一支跨专业的队伍,团队中的康佳丽、巫文晗、蔡英杰、张柳阳、姚君、王家欣来自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林海山来自管理学院,梁真来自会计系。

  这是一支团结的队伍,虽然团队成员来自不同院系,但他们都发挥了各自的专业特长,让这个团队越走越远。就像团队负责人康佳丽所说,“每个成员都很重要,换一个都不行。”

  这支队伍的名字就叫“Green Style”,在此届“小挑”竞赛中,他们推出的项目是“唯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绿色环保赢得了评委们的关注。该项目利用污泥、海蛎壳等废弃资源,制备出新型复合资源“净霸”系列产品。

舍友被海蛎壳刮伤,激发了研发灵感

  对于生活在海边的人来说海蛎壳并不陌生,然而却很少人想到海蛎壳也能当环保原料,但嘉庚学院的一群小伙伴们却想到了这一点。

   有一次到海边实习,康佳丽的舍友的脚被海蛎壳刮伤了,这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学校后,老师提供的环保项目研究更是激起了康佳丽对将海蛎壳“变废为宝”的兴趣。因此,她开始组队进行研究,并将小队取名Green Style,蕴涵环保理念。

  在指导老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黄强老师的帮助下,这个研发队伍翻阅了大量资料,并且不断进行材料配比实验,最终研制出了“净霸”——以海蛎壳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复合材料。与传统的治理染料废水的材料活性炭相比,该材料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可回收三大突出特点。

在比赛中成长,研发团队转化为创业团队

  有了“净霸”系列产品作为依托,Green Style团队在各项创新创业计划比赛中崭露头角。从去年3月开始到今年6月份,他们在我院第六届“校庆杯”创·途创业大赛决赛中夺冠;在厦门“梦想工场”创业大赛独占鳌头,并获得15000元的创业基金及创业培训的机会;在“建元杯”首届福建省大学生新能源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三等奖……在一次次的比赛中,Green Style也从单纯的研发队伍向创业团队转变。

   对于康佳丽来说,在众多比赛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去年12月参加的厦门市第四届“梦想工场”创业大赛。他们在总决赛的第一关表现一般,进入了残酷的复活赛。“这是头一次失败。”虽然在第一关失利,但这个团队并没有泄气,相反地更加团结一致。“在比赛前我们都会做好万全准备,把所有最坏的情况都考虑到。”王家欣表示,为了应对淘汰制的赛制,Green Style准备了三份不同的PPT,当其他队伍用口头拉票时,Green Style仍以PPT做详细的展示来拉票。他们的创业激情打动了评委,因而成功复活,最终还获得了该赛事的冠军。

  “参加比赛,要有一颗激情与淡定并存的心”,经历过这次小小的挫折,巫文晗总结道,“激情才能感染别人,淡定让比赛更加稳健。”

各司其职,学霸团队“换一个都不行”

  在康佳丽眼中,Green Style是跨专业、综合性的团队,比赛让这个团队变得更加优秀,更加无法分割。“换一个都不行。”她这样说。

   “一个好的团队,队友很重要,个人能力也很重要。”这是Green Style团队的共识,而这样的团队更能带动所有人上进。康佳丽开玩笑道:“奇了怪了,刚开始还没有,后来我发现我们的队友基本上都拿了奖学金。”

  “创业团队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力量,需要大家各司其职”,黄强表示,从设计公司的logo,到公司项目策划文案写作,到公司建模的完成,Green Style一直在发挥自己的长处,突破自己的局限,不断学习其他专业知识。

   对于Green Style团队来说,黄强不是单纯的指导老师,而是这个团队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每次团队工作时总少不了黄强老师的身影,他不仅给他们专业上的意见,而且还经常提供一些后勤服务。

精心准备,获“小挑”省赛金奖

  Green Style并不常常开会,但是一聚齐开始工作就极其有效率。生化大楼604是他们的工作基地,为了筹备“挑战杯”校赛决赛,清明假期,他们每天从早上9点多干到晚上9点多,忙碌又不失规律。

  为了参加“小挑”省赛决赛,Green Style做了很多准备。他们依旧以生化大楼为基地,反复排练,进行模拟答辩。针对评委在校赛决赛中提出的建议,他们做了相关调整,统一了服装和鞋子,还精心准备了有“G”字图案的团队胸针。

  功夫不负有心人,Green Style在“小挑”省赛决赛中获得金奖。“挺开心的”,康佳丽先是淡然地一笑答道,随后又露出些许失望,“但是最终的排名不是很满意,在以后的比赛中,我们会更加努力。”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