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登录
首 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院长介绍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资讯中心
综合新闻
信息公告
教务通知
资源下载
招生信息
教师风采
专任教师
实验员
讲座教师
行政人员
教工院友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学科竞赛
科研平台
科研动态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晨斛校企合作创新平台
蓝色海湾整治红树林养护创新合作平台
实验室安全规范
3060双碳
3060专家工作站
闽都教育发展基金会
双碳资讯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党团建设
党建资讯
党团在线
学子风采
团学会
环境保护协会
第二课堂
优秀校友
交流合作
对外交流
服务社会
实习就业
实习实践
就业与深造
资讯中心
综合新闻
信息公告
教务通知
资源下载
招生信息
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综合新闻
“灰霾”你认识吗?
12 董榕华
人员机构
2014-05-23
大家都知道北京有雾霾,有多少人了解厦门有“灰霾”呢?
嘉人们形容嘉庚是现实版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大雾来袭时,总有一种魔幻般的感觉,不过,这个腾云驾雾驾的是雾呢?还是“灰霾”呢?
于5月22日,厦门中国科学院环境研究所特邀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学子参加2014公共科学日,认识我们身边的大气灰霾。由周亮、刘兴强老师带队,42名环科学子在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科技创新处处长郭青海和副处长祁建博士,以及研究所的研究员的指导下,从发生、监测、预防充分了解大气灰霾。
一场专为嘉庚学子准备的讲座
一下车,三座被爬山虎布满的大楼映入眼帘,无声的宣告“我就是中科院”。祁建博士告诉我们,三座大楼相互照应,代表着同心同德,共同为祖国的环境奋斗。进入大楼,一场专题讲座欢迎着嘉庚学子,“讲座PPT是针对嘉庚同学特别设计的,今天上去讲的研究员还挺紧张的,大家请见谅啊”,负责带领学生参观的邢振雨笑着说。
祁建博士带同学们走进中科院
首先,中科院的大气研究员从灰霾的定义、来源、危害,告诉我们灰霾在东部地区分布较广,阐述了灰霾在厦门是有一定分布的,虽然没有北京的雾霾那么严重,不过在雨天、大雾天,市民看到的雾很有可能就是灰霾,现今灰霾在厦门有上升的趋势,灰霾会停留在空气中的,人都需要呼吸,而灰霾的大小只有头发的1/10,其造成的身体危害可想而知。
雾和灰霾,我们该如何区分呢?
身在漳校的我们,大雾一定不陌生,可这究竟是雾还是灰霾呢?不用专业的仪器,通过主观判断,我们该如何做呢?
1、能见度和相对湿度。由于光的散射,在灰霾天气大家看的距离都不会很远,如果是雾,水平能见度就在1km以内;当水平能见度在1~10km范围内,就是灰霾了。雾的湿度是大于90%,灰霾则是小于80%。在阳光出来后,会消散是雾,反之,则是灰霾。
2、颜色。通过肉眼看过去是青白色、乳白色、纯白色的是雾,而灰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3、边界的区分。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了,而灰霾就像迷宫,找不清尽头。
4、气味。灰霾严重时,会有秸秆燃烧的气味。雾则没有。
身为环境专业学子,不仅仅是了解灰霾的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从监测和治理去学习。讲座上,研究员和导师针对大家的课程,把大家正在学习的遥感技术,运用到现实的监测当中,展示了遥感技术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在治理方面,研究员展示了纳米口罩的3D生产线,还请同学们尝试下这一新型口罩,不仅如此,研究员还将书上要求掌握的各项指标的监测仪器和方法告诉大家。在讲座结束后,郑增晖同学谈到:“感觉很生动,书本上的知识都用到了实际检测中。”
研究员细心讲解,环科学子积极探索
当书本上的图片变成自己眼前的现实,同学们大呼惊喜,“实物这么大啊,我还以为好小个”像林娴惠同学这样的“惊喜”还有很多。雷达器、激光测距仪、各类金属的检测仪器,尤其是环境物联网让同学们领略到研究所风采,在学校内全手动的检测仪器,在研究所全部实现自动化,只要一台超级电脑,实时监控数据变化,实现智能终端控制。由于研究所不像校园,一个人是需要负责多项课题,同时检测许多数据,也告诉了想要做研究的同学,熟练掌握各个仪器是十分必要的。
置身在中科院不只有高大上的设备,连走道间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讲究。看似随意的池塘和花草,其实是一个人工湿地,湿地的各项指标同样实时受到监测,当我们换个视角,俯瞰湿地,相当于厦门岛内岛外的缩小版,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科技与用心。中科院就像一座知识库,环科学子在实践中学习。带队研究员邢振雨称大家是“最活泼的一批”,同时周亮老师也鼓励大家,“有兴趣的人可以在实习的时候,选择来中科院,不过做好心理准备,会比较辛苦。”
讲解员正在跟大家讲解仪器
“忠诚、尽责”—环科学子的训诫
结束参观回到到大门时,大石上雕刻的“忠诚”和“尽责”屹立在同学们的面前。祁建博士给大家解释道:“作为一个环保工作者,要对国家、对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衣食父母—人民忠诚;同时,要对自己尽责,不辜负自己所学。”看到嘉庚同学们热情学习的样子,祁建博士也十分满意。这次参观是环科学子第三次来到中科院,为了让同学们真正有所学,本次将三个研究组结合,不止停留于讲座,让同学们实地了解仪器运行,在对本次环科学子表现作出评价时,祁建博士称赞道:“大家都比较活泼,研究所平时比较沉闷,同学们一来欢乐都多了。”
本次中科院之行圆满结束,就如大石上刻着“忠诚、尽责”会永远屹立不倒,这训诫也会深深印在环科学子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