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校赛答辩落幕 BLUE团队获特等奖

学生新闻社 赵旭芳人员机构2013-05-23


在第二届“挑战杯”公开答辩环节中,BLUE团队正在回答评委提问

  印染废水该如何处理?厦漳泉一体化有哪些理论依据?5月21日,在我院第二届“挑战杯”决赛上,两个参赛团队对这两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我院的“挑战杯”比赛从去年9月份开始准备,历时8个月。经过了之前的比赛,产生了两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决赛就是两个一等奖作品进行校内公开答辩,争夺最后的特等奖。

  5月21日,我院第二届“挑战杯”公开答辩在主楼群3号楼小报告厅举行。我院党委副书记张必华出席了活动。。

  决赛分为公开答辩、评委质疑、选手答疑三个环节,参赛的两个团队是自然科学类的BLUE团队和哲学社会科学类的微积分团队,最终BLUE团队以更为优异的成绩获得特等奖。

  BLUE团队的参赛作品是《基于城市污泥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研发与应用》,他们提出以废治废的策略。当前,处理印染废水主要使用的是活性炭,但是它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BLUE团队提出用二氧化钛复合材料替代活性炭。二氧化钛复合材料以污泥为主原料,因此该产品可以高效利用城市污泥解决水污染问题。虽然复合材料尚未投资生产,但已受到业内数位专家的推荐,并取得厦门绿标有限公司的材料应用证明。山西嘉源易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已经与该团队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书。

  微积分团队的参赛作品是《厦漳泉城市群技术进步及其空间扩散分析》。他们应用DEA-Malmquist方法对1994年以来厦漳泉城市群19个市县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相关指数进行测算,得出了厦漳泉城市群19市县间都存在着显著的技术扩散现象,而且经济空间中的技术扩散效应较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更为突出。这些结论为厦漳泉一体化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评委们对两个作品综合评估之后,觉得BLUE团队更为优异。赛后,BLUE团队负责人范朝阳说:“参加挑战杯,可以把专业学得更精,还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学校的资源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张必华对获奖的团队表示赞赏,他还表示校园文化应该以科技类、学术类、社会实践类、公益类为灵魂和主体,希望更多的同学加入其中。本月底,我院将有6支团队参加挑战杯省赛,张必华希望他们在省赛中能够取得好成绩。

编辑:传媒中心 朱国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