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登录
首 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院长介绍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资讯中心
综合新闻
信息公告
教务通知
资源下载
招生信息
教师风采
专任教师
实验员
讲座教师
行政人员
教工院友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学科竞赛
科研平台
科研动态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晨斛校企合作创新平台
蓝色海湾整治红树林养护创新合作平台
实验室安全规范
3060双碳
3060专家工作站
闽都教育发展基金会
双碳资讯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党团建设
党建资讯
党团在线
学子风采
团学会
环境保护协会
第二课堂
优秀校友
交流合作
对外交流
服务社会
实习就业
实习实践
就业与深造
资讯中心
综合新闻
信息公告
教务通知
资源下载
招生信息
信息公告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信息公告
地震应急避难常识
学生会宣传部
人员机构
2010-06-08
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是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在灾难中把伤害降到最低的。下面将介绍一些生活中地震避难的小常识。
。
■
宿舍应常备哪些急需用品
1.
水
为了应急,应储备宿舍使用的三天水量,水须装在干净、密封、易携带的塑料瓶中。可以参考每人每天4升的标准储存(2升用来饮用,2升供准备食物和清洁卫生)。
。
2.
食品
准备足够72小时之用的听装食品或脱水食品、奶粉以及听装果汁。不要选择那些让你容易口渴的食品。
。
3.
应急灯和备用电池
在你的床边放一盏应急灯或者手电筒。地震后不要使用火柴或蜡烛,除非你能确定没有瓦斯泄漏。
。
4.
便携式收音机等
大多数电话将会无法使用或只能供紧急用途, 所以收音机将会是你最好的信息来源。
。
5.
急救箱和急救手册
在宿舍准备一个急救箱,同时,平时的时候多学习一些基本的急救和人工呼吸课程。
。
9.
工具
最好有一个用来呼叫援救人员的哨子。
。
■
地震发生时要注意的事项
。
1.
震时是跑还是躲
目前多数专家普遍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但若在低楼层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
2.
避难场所的选择依据
(1)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2)室外场地不会发生海啸、山崩和断崖落实的地方。
(3)场地远离高压线,易燃物易爆物等地。
(4)场地有可容纳避难者的能力。
(5)场地避开烂泥地(如草地、菜地等)。
(6)与建筑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
3.
应采取什么姿势
(1)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
(2)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
(3)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
4.
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
(1)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将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
(2)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
(3)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
5.
怎样避免其他伤害
(1)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
(2)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受伤。
。
■
地震后被困,应如何保护自己
若震后被困于建筑物中,要尽量保护好自己,树立生存的信心,在等待救援的同时,采取一定措施。
沉住气,相信一定会有人来救你。
保持呼吸畅通,尽量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搬开身边可移动的杂物,扩大生存空间。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进一步被埋压。
设法与外界联系。仔细听听周围有没有人,听到人声时敲击铁管、墙壁,发出求救信号。
如果受伤,要想办法包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