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登录
首 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院长介绍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资讯中心
综合新闻
信息公告
教务通知
资源下载
招生信息
教师风采
专任教师
实验员
讲座教师
行政人员
教工院友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学科竞赛
科研平台
科研动态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晨斛校企合作创新平台
蓝色海湾整治红树林养护创新合作平台
实验室安全规范
3060双碳
3060专家工作站
闽都教育发展基金会
双碳资讯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党团建设
党建资讯
党团在线
学子风采
团学会
环境保护协会
第二课堂
优秀校友
交流合作
对外交流
服务社会
实习就业
实习实践
就业与深造
资讯中心
综合新闻
信息公告
教务通知
资源下载
招生信息
教务通知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教务通知
【学】低碳乡村梦想遥远?
人员机构
2009-10-26
在“5·12”大地震中,四川省彭州市大坪村90%以上的房屋倒塌。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由专家设计的生态民居,就地取材,采用独特的土木结构,使用原生态的建筑工艺,培养乡土工程师,每一户人家的房子都是自己盖起来的。这种环保木屋,还兼具生活和旅游接待双重功能,大坪村的大部分村民,今后除了继续发挥生态农业的优势外,还将向旅游产业迈进。
大坪村村民正在专家的指导下建造土木结构的生态民居。资料图片
在全球变暖日益严峻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备受关注。人们在城市里探索着低碳的发展之路,而占国土面积
57.59
%的乡村在低碳方面也是大有可为。中国古老的生态智慧和乡村经验,维系着我们的乡土文脉和自然养生之道,我们如何用中国传统的文化来保护环境?如何用中国的智慧应对气候变化?一些环保机构和民间组织的做法,为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生态民居兼具环保和旅游功能:
以灾后重建为契机,中国首个低碳生态乡村在四川省地震重灾区彭州市大坪村建设起来,并初步摸索出一个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乡村模式。
“
无论是村民的居住环境、产业模式还是环保设施,这里都很符合低碳的标准。彼此之间合作共生的关系,更降低了社会成本。
”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廖晓义介绍说。
2008
年,在汶川大地震之后的重建过程中,廖晓义和她的团队尝试在当地建立生态民居,作为重灾区的彭州市通济镇大坪村被推荐入选。在经历了一年多的试验之后,一个全新的低碳生态乡村
“
红十字乐和家园
”
已经初步成形。
太阳能照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的摆贡村,太阳能照明不仅节约了能源,还能有效地减少农村的温室气体排放。
NGO
气候组织
(The
Climate
Group
)
发起人之一、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联手壹基金发起人李连杰今年
8
月在贵阳共同启动
“
太阳能
LED
照明千村计划
”
。
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摆贡村是这个计划的第一个示范村庄。这也标志着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开始在地域更广阔的中国农村延伸。
记者了解到,
“
太阳能
LED
千村计划
”
为期
5
年,项目的前两年将涉及中国的
400
个村庄。在接下来的
3
年中,项目将推广到包括中国、印度和非洲一些国家在内的
600
个村庄。由于一些边远村落的供电还没有连入国家电网,所以,像太阳能
LED
这样的照明技术就成为一个很好的替代方案。因为太阳能是清洁能源,这种技术不仅能解决部分中国农村的照明问题,而且还能减少农村的温室气体排放。
我国新农村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在各地涌现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样板。但在推广过程中,由于地域性差别非常大,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很不一样,许多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具有不同特质,因此,其中遇到的困难也很多。
和谐社会,源于和谐乡村;绿色中国,基于绿色乡村。当更多的人和力量参与到生态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时,当更多的智慧集中于解决生态乡村建设与推广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将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乐和家园的手工作坊里,妇女们正在进行织绣工作。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