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登录
首 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院长介绍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资讯中心
综合新闻
信息公告
教务通知
资源下载
招生信息
教师风采
专任教师
实验员
讲座教师
行政人员
教工院友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学科竞赛
科研平台
科研动态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晨斛校企合作创新平台
蓝色海湾整治红树林养护创新合作平台
实验室安全规范
3060双碳
3060专家工作站
闽都教育发展基金会
双碳资讯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党团建设
党建资讯
党团在线
学子风采
团学会
环境保护协会
第二课堂
优秀校友
交流合作
对外交流
服务社会
实习就业
实习实践
就业与深造
科研平台
科研动态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晨斛校企合作创新平台
蓝色海湾整治红树林养护创新合作平台
实验室安全规范
科研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平台
科研动态
【学】酸雨滋养了世界海洋中的浮游生物
人员机构
2009-10-17
据“每日科学”网站报道,英国利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空气中的酸性成分将灰尘中的较大铁颗粒分解成为较小的、甚至完全可溶解的毫微米级的铁颗粒,而这种颗粒很容易为浮游生物吸收。
这是一项重要的发现,因为铁元素的缺乏限制了海洋中浮游生物的生长,这个因素在南半球的海洋和东太平洋的部分海域中尤为明显。因此,这种毫微米级的铁质的增加或许可以促进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项目负责人、利兹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的时宗波(Zongbo Shi)博士说:“这可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发现,因为海洋当中只含有很少量的可溶解铁。如果浮游生物能够利用空气中形成的毫微米级铁质,那么我们就要重新认识能够进入海洋中的生物可吸收的铁质。”空气中的水汽一般都包裹灰尘和其它微粒而形成水滴,当云消雾散之际,通常大气微粒的表面就会自然地变得更酸,被污染的空气尤其如此。
难以置信的是,科学家们认为,大型工业在某种程度上也许能够抗击全球变暖,因为它们可以在海洋中产生更多的生物可吸收的铁质,从而大量清除空气中的积存二氧化碳。
时宗波博士介绍说:“人类制造污染,向大气释放了越来越多的酸性物质,不过同时也促进形成了更多的毫微米级铁质。”
该项目的科学家们采用撒哈拉沙漠的灰尘样本模拟云气进行此项研究,在实验室里模拟自然条件从而监控大气系统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这项实验室研究结果已经为大气中发生的云气自然变化过程验证。
这个研究发现突出表明了自然铁质向海洋输送模式的复杂性,将我们的目光投向了最近提出的向南半球海洋投放铁质以刺激浮游生物生长的计划。
该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利兹大学教授迈克尔·克罗姆(Michael Krom)教授评论道:“这种化学反应过程发生在全世界所有的云气当中,但只是对于海洋有着有意思的结果,我们现在的这一发现不过是揭示了以前不为人熟知的向地球表层输送的生物可获得的铁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