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登录
首 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院长介绍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资讯中心
综合新闻
信息公告
教务通知
资源下载
招生信息
教师风采
专任教师
实验员
讲座教师
行政人员
教工院友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学科竞赛
科研平台
科研动态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晨斛校企合作创新平台
蓝色海湾整治红树林养护创新合作平台
实验室安全规范
3060双碳
3060专家工作站
闽都教育发展基金会
双碳资讯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党团建设
党建资讯
党团在线
学子风采
团学会
环境保护协会
第二课堂
优秀校友
交流合作
对外交流
服务社会
实习就业
实习实践
就业与深造
科研平台
科研动态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晨斛校企合作创新平台
蓝色海湾整治红树林养护创新合作平台
实验室安全规范
科研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平台
科研动态
[学]全球变暖 2035年喜马拉雅山冰川或完全消失
人员机构
2008-12-10
2006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考察队从拉萨出发,朝着神秘的喜马拉雅山的方向行进,揭开了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四国科学家首次联合对喜马拉雅山南北坡进行综合科学考察的序幕。新华社记者全晓书在考察途中拍下的图片。
印度国家地球物理学研究所的穆尼尔•艾哈迈德表示,克什米尔地区一处喜马拉雅大冰川在2007年缩短了几乎22米,而其他几处小型冰川已经完全消失了。
印度气象厅的阿吉特•蒂亚吉说,如果地球依然保持目前的变暖速度,冰川消融的速度甚至会加快。
他在最近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说,1.5万处喜马拉雅冰川组成了一个独特的水库,为终年流淌的印度河、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提供了源泉,而这些河流正是南亚国家十几亿人口的主要饮用水来源。
从目前的冰川融化速度来看,流淌在印度平原北部的大江大河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变成季节性河流。 有些科学家认为,悬浮在亚洲上空的将近两英里厚的污染云可能是问题的成因之一。人们原先认为,因烧柴烧粪和焚田焚林形成的污染云能够遮挡阳光,有助于降低地面温度。但科学家现在了解到,那些云里的烟灰颗粒物其实会吸收阳光,使地面吸收的热量增加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