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登录
首 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院长介绍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资讯中心
综合新闻
信息公告
教务通知
资源下载
招生信息
教师风采
专任教师
实验员
讲座教师
行政人员
教工院友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学科竞赛
科研平台
科研动态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晨斛校企合作创新平台
蓝色海湾整治红树林养护创新合作平台
实验室安全规范
3060双碳
3060专家工作站
闽都教育发展基金会
双碳资讯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党团建设
党建资讯
党团在线
学子风采
团学会
环境保护协会
第二课堂
优秀校友
交流合作
对外交流
服务社会
实习就业
实习实践
就业与深造
科研平台
科研动态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晨斛校企合作创新平台
蓝色海湾整治红树林养护创新合作平台
实验室安全规范
科研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平台
科研动态
[学]环保在科学发展中有怎样的地位?
人员机构
2008-11-24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更需要各级地方政府以着眼全局、立足长远的战略思想和积极主动的态度,真正在决策和执政的过程中,深刻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高度融合的现实与规律,自觉地以环境保护为综合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发表的署名文章《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重大问题》,对此做出了深刻的论述。各级地方政府和环保系统干部职工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篇重要文章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
我们必须认识到,长期沿袭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制约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业投资增长过快,不仅加剧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更加速了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破坏,使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生产要素日益缺乏保障和足够的支撑能力,导致我们的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在国际社会的产业分工和经济链条中处于低级和低端的位置。这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高度融合这一现实,深刻研究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和客观规律,将环境保护的要求真正融入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源头及全过程,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快结构优化升级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温家宝总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相协调,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对于必须着力加强的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这两个薄弱环节,温家宝总理明确地提出了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推进装备制造业绿色化、信息化和国产化。同时,要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继续推进钢铁、化工、建材、纺织等传统工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
温家宝总理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大力加强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强调,不仅道出了当前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症结,也深刻地说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服务业的发展、装备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和高科技产业的崛起,将有效地提高我国经济建设的科技水平,减轻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中国的主体产业结构走上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效益的道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收益,使中国的经济迈上高端台阶,逐步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
为此,必须将环境保护置于当前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战略位置,坚持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思考环境问题,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体现环境保护的要求,推行“环境优先”,把环境意识作为发展的基本意识,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核心价值,坚决纠正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急功近利的决策思想和执行行为。
正是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温家宝总理在署名文章中对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重要论述,强调必须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温家宝总理关于环境保护的论述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强调要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组织体系。
温家宝总理深刻地指出,单独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推行节约环保,难以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要从更高的层面、更广阔的范围,全面系统地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服务等各个领域,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社会组织的各个方面,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温家宝总理的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道路,那就是必须全面建立起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科学发展的体系。这一论述不仅指明了环境保护对于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更强调了经济社会建设和管理各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各级地方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必须深入思考这一问题并认真探索实践,通过法律、政策、经济、制度等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在全社会建立起一整套覆盖决策、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科学发展,就必须提高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保护环境,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