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登录
首 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院长介绍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资讯中心
综合新闻
信息公告
教务通知
资源下载
招生信息
教师风采
专任教师
实验员
讲座教师
行政人员
教工院友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学科竞赛
科研平台
科研动态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晨斛校企合作创新平台
蓝色海湾整治红树林养护创新合作平台
实验室安全规范
3060双碳
3060专家工作站
闽都教育发展基金会
双碳资讯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党团建设
党建资讯
党团在线
学子风采
团学会
环境保护协会
第二课堂
优秀校友
交流合作
对外交流
服务社会
实习就业
实习实践
就业与深造
1
2
3
Prev
Next
科研平台
科研动态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晨斛校企合作创新平台
蓝色海湾整治红树林养护创新合作平台
实验室安全规范
科研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平台
科研动态
[学]海岸侵蚀灾害不容忽视
人员机构
2008-06-15
南濒北部湾的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沙螺寮村和栏冲村,是两个以海洋捕捞、海水养殖为主的小渔村,海岸线长12.6公里。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红树林消失、海平面升高等原因,这里的大片土地和树林不断被海水无情地拖入海中,海岸线不断向内陆推进。现在,沙螺寮村和栏冲村所属的4200亩耕地、1300亩养殖塘和当地盐场近700亩盐田面临被海浪和风暴潮吞噬的危险,4000多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
84岁的村民苏相说,从现在的海岸线伸进大海约600米的地方,在他年轻的时候还是海岸。当时那里古树参天、鸟语花香,现已成为荒寂的海滩,涨潮后则是一片汪洋。他小时候要出海必须穿过大片红树林,“得走半小时左右”,现在红树林已经消失殆尽。
沙螺寮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20世纪60年代,全村的土地面积有11平方公里,现只剩下6.8平方公里。仅1980年以来,全村受“海进”侵蚀的陆地面积就达30多万平方米,被迫搬家的村民达100多户。
曾经数次深入实地调查的防城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立英介绍,导致两村面临“海进陆退”灾害的原因有三点:一是长期砍树沤肥等人为活动导致原海岸线外的红树林逐渐消失,使村庄失去了保护的天然屏障;二是当地土质为典型的海滩沙壤,难以抵挡海浪的冲刷;三是受环太平洋地区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光坡镇镇长黄晓翊告诉记者,现在沙螺寮村下辖的榄埠村所处的海岸线已经是沙螺寮村和栏冲村的最高处,一旦出现台风或高潮位的灾害天气,海水将很快从榄埠自然村突入两村。2001年台风来袭时,海水曾越过海岸线,淹没了300多亩耕地,至今无法复耕。
海岸侵蚀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海岸灾害,也是一种地质灾害。简单地说,海岸侵蚀是指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的后退和海滩的下蚀。
导致海岸侵蚀的原因依次为河流入海泥沙减少、人工采砂、海面上升和海岸工程等。人类活动是导致现代海岸侵蚀灾害的主要因素。沿岸采砂、海岸工程建设、沿岸开采地下水和采伐红树林等,是人类活动直接导致的海岸侵蚀的常见原因,而河流输沙减少和海面上升也受人类活动间接影响所致。
我国是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70%左右的沙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岸线均存在海岸侵蚀现象。总体上看,长江以北的海岸侵蚀重于长江以南。从华南地区的情况看,广东、海南、广西三省区被侵蚀海岸长度占其海岸总长度的比例分别为17.9%、57.3%和15.5%。
海岸侵蚀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土地资源流失、冲毁沿岸村庄、工厂、道路、盐田、养殖场和防护林等,影响沿岸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海岸侵蚀强烈的地方,如海南海口市的海甸岛及新埠岛、广东汕尾等地,不仅受到风暴潮和巨浪的威胁,而且土地流失严重。海口市海甸岛和新埠岛长约6公里岸线20年间损失土地约1.5平方公里。许多海滩旅游区的临海设施受破坏威胁,海滩泳场的环境受破坏。部分港口及其他海岸工程设施受到威胁。如海口市污水处理厂、海南东方市四更村的东方盐场、海口湾西部临海高速公路等,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海岸侵蚀的影响。
对海岸侵蚀最好的治理是减少人为破坏。现在可以采取的治理办法主要有:保护红树林、禁止海岸采砂、限制沿岸地下水开采、调控河流入海泥沙、修建海岸护堤等,在重要的旅游海滩也可采用人工喂砂的方法进行养护。专家指出当前急需做的有三件事:其一,对沿海沙源进行全面调查,区分可采区域和不可采区域,在调查的基础上划定范围。其二,在河流流域治理和建设水利工程时,增加“入海水沙量对海岸环境影响”的评估程序。河流入海水沙是海岸最重要的物质来源,现在水库和堤塘的建设很多,大量河流泥沙被拦在库内不能下泻,导致入海水沙量急剧减少。其三,对海岸侵蚀预警线进行划定。在欧美的一些国家,对重要的岸段都划有预警线,在预警线至海的范围内不得建筑人工构筑物。而在我国不少的旅游海岸,别墅和娱乐设施直接建在沙滩上,沿海岸地区海水自然活动空间减少,极易酿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