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登录
首 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院长介绍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资讯中心
综合新闻
信息公告
教务通知
资源下载
招生信息
教师风采
专任教师
实验员
讲座教师
行政人员
教工院友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学科竞赛
科研平台
科研动态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晨斛校企合作创新平台
蓝色海湾整治红树林养护创新合作平台
实验室安全规范
3060双碳
3060专家工作站
闽都教育发展基金会
双碳资讯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党团建设
党建资讯
党团在线
学子风采
团学会
环境保护协会
第二课堂
优秀校友
交流合作
对外交流
服务社会
实习就业
实习实践
就业与深造
科研平台
科研动态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晨斛校企合作创新平台
蓝色海湾整治红树林养护创新合作平台
实验室安全规范
科研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平台
科研动态
“圆明新园”背后的三重匮乏
人员机构
2007-12-24
最近媒体报道,浙江横店将投资200亿元在当地异地重建圆明园。这似乎是条好消息,但却能让人读出异样来,一个最大的观感在于,这项巨大的复古工程除了惊人的投入和“可观”的“预期回报”之外,就本质而言,与当初名噪一时的华夏祖龙工程无异,而从更深层次而言,实际是三重匮乏的产物。
其一是“想象力”的匮乏。不得不认同这样的一种观点,即国人总是惯于躺在祖宗身上吃饭的,每到需要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总是五千年的文化、万年的遗址,好像不弄得自己历史悠久就不足以体现价值。想那清朝末期的时候,我国初次赴欧洲参加世界博览会,中国当时的展馆可谓丰富多彩,刺绣、锦囊、瓷器煞是好看,可多为古已有之的老手工“产品”,而别国的展馆则倾力展出的是诸如汽车、机床、枪炮等工业文明日盛的代表作,两相比较差距立现。
如今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这种以传统甚至伪传统搏取“优势”的想法、做法似乎仍在发挥余热,每到宣扬中华文明的时候,还总免不了要把祖先的瓶瓶罐罐抬将出来,甚至像圆明园这样的国耻象征,也不惜抬出重新装点。我想起世界各地那些著名的“遗址”,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的遗址、德国德累斯顿那座二战大轰炸下幸存的著名教堂,等等,域外的人们似乎没有想过要装点一新,因为这种残破本身就是真实,就是价值所在,它根本不需要人工的装点。只靠祖先的遗产吃饭,正凸现的是现世想象力的贫困。
其二是“经营能力”的匮乏。上个世纪90年代,缩微还原景观初现的时候,也许我们还该感佩这种新颖的商业运作盈利模式,因为它开了一种新商业运作模式的先河,但此后各地蜂拥而起的缩微景观爆棚潮流,则将这种“新颖”的模式引向了衰退,缩微景观群完全成了“企望以粗制滥造迅速回笼观光资金”的劣质经营代名词,而以今日之趋势看,所谓缩微景观经营模式则在向1:1的还原景观模式演变,但不变的则是背后贫乏的经营理念,那些动则占地巨大,工程“伟岸”且抽离内涵的文化赝品充斥各地,这实际上不是在创造财富,而是在制造文化垃圾。
最后就是,“法律认知”的匮乏。一个动辄上百亿的浩大工程,一个占地规模巨大的项目,一个牵涉当地百姓切身利益(不管他们是主动认同还是被动认同)的重大事件,一个明显与当前日益严格收紧的国家用地政策相矛盾的逆向操作,是怎么这么轻易就启动了的?这其中公权部门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审批部门批准这样一个大而无当的伪工程,其程序合理性在哪?其实质合理性又在哪?有没有执行必要的公共决策程序?是否也有藏着掖着“搭顺风车盈利”的动机?在当地有没有比这种浩大工程更紧迫的民生和社会议题需要解决?有没有妥善处理好失地农民及单位的补偿关系?在当地已经有雷同经营项目的前提下,新的所谓项目究竟有多大的投资回报?能新创多少就业岗位?又能增加多少预期利税收入?这些有没有仔细理算过?对此当地的权力机关是否进行过审议?有没有异议声音?对异议声音是否有合理的反馈?
我想在一个宏大工程上马的时候,当地的公权部门恐怕得先回答诸如此类的许多问题?如果回答清楚了,这样的工程上马,让人无话可说;但如果答案付之阙如,那就完全有理由质疑这样一个工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哪?即便在此过程中,公权部门不是直接的投资人,但是,首先,用地决策的第一道关是在公权部门手中的,批地还是不批地,必须进行合法性乃至合理性的先验检索,没有这一过程,公权部门就是失职;其二,从报道中看,有许多个人和单位捐款搞这一工程。公权部门就必须合理地考虑投资回报的可能,有义务提示相应的投资风险,否则一旦项目入不敷出,出现问题,公权部门至少也会面临不可测的社会风险。类似的工程,要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