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水稻争议中靠近商产 是否安全尚待确定

管理员人员机构2007-02-26


  今年1月,绿色和平组织和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先后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一个高调反对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另一个则高调呼吁中国政府批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

  这样的“针锋相对”与一个决议有关。2006年11月,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下称安委会)再次搁置了商业化生产转基因水稻的申请。从2004年起,转基因水稻商产的申请每年都在安委会的会上讨论,都因分歧太大无果而终。
  不过,专家透露,转基因水稻已获批进入最后的生产性实验阶段。

  支持派暗战反对派

  1月29日,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主席Clive James(以下译为詹姆斯)来到北京,发布年度转基因技术的全球报告。报告高度评价中国在转基因农作物种植中取得的成就,并称中国是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的领头羊。

  “在2006年,中国有680万小型农户种植了350万公顷的抗虫棉,占到全国棉花种植总面积的66%。”詹姆斯说,除了在棉花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外,中国的安委会还在2006年建议批准了抗环斑病毒的转基因番木瓜,“中国正在考虑批准转基因水稻的种植,而且有望在颁发了生物安全证书、并获得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后,转基因水稻的种植将通过审批”。

  詹姆斯这番高调的“针对性”十分明确。

  此前,1月10日,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公布了一份名为《转基因稻米全球市场报告》,报告公布了世界各地稻米企业普遍抵制转基因稻米的公开声明和民意调查报告。美国加州稻农协会主席谢普世亲临北京,向公众介绍美国农民反对转基因稻米的情况。该报告被各大媒体转载,而之前的2006年11月,安委会再次搁置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的申请。

  这些不利的因素挑动着转基因水稻支持派的神经。仍在研发推动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的中国科学家,以及ISAAA这样的转基因技术代表组织自然不会沉默。

  转基因水稻商产的支持派和反对派针锋相对,更体现在“民意调查”上。绿色和平组织提供的报告中说,根据“民意调查”中国消费者中有50%倾向于非转基因食品(仅有26%愿尝试转基因食品);而支持派中的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季�提供的民意调查则是:有61%的消费者表示接受转基因食品,有24%的消费者表示中立,仅有9%的消费者反对转基因食品。

  可抗虫的转基因水稻

  不仅是国际组织存在支持和反对两派,在科学界,两派的“战争”也从未平息过。争论的焦点主要是,转基因水稻的食用安全性和转基因水稻对环境是否存在污染。

  转基因水稻,是根据某种特殊需要在水稻中引入特殊基因。复旦大学教授、安委会委员之一的卢宝荣告诉记者,现在申请商业化生产的是几种抗虫的转基因水稻。其中一种Bt转基因水稻,是在水稻中引入一种特殊基因后,产生一种蛋白,这种蛋白会让食用了这种水稻的常见害虫浑身溃烂并死亡。正是这样特殊的抗虫功能,可以使水稻田的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

  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季�认为,转基因抗虫性水稻可减少80%的农药使用量,从而大大减少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对人体和土地及环境的伤害。此外,转基因抗虫性水稻的亩产量也比常规水稻高约6%。

  黄季�算了一笔账,认为如果我国推广种植抗虫转基因水稻,不仅能大大减少农药使用量,一年还能为农民增收200亿。“如果转基因水稻能够商业化生产,意义不会亚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黄季�说,目前国内还在研究一种抗旱的转基因水稻,如果能够研制成功,将是“革命性”的。

  抗虫转基因水稻能减少农药使用、保护耕地和为农民增收,但三年来都没获批生产,也是因它的抗虫性,这种转入的抗虫基因使它长久地陷入了安全争议。

  转基因水稻是否危险

  “转基因水稻如果被大面积种植,一些基因可能通过与其野生亲缘种间发生逃逸,即发生基因污染。”国家环保总局的主要技术支持专家薛达元教授是最早公开质疑转基因水稻安全性的专家,他认为不仅可能存在基因污染,转基因水稻商业化还将带来以下风险:生态平衡的破坏,一类害虫压下去了,其他的害虫就起来了;害虫对转基因抗虫作物可能发生抗性进化;转基因水稻危害非靶标生物,比如转基因稻的花粉、稻谷、稻草或根系分泌物也可能对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昆虫、鸟类、野生动物、根系微生物等产生影响,产生不可控制的后果。

  最重要的问题是,人长期食用会有不良后果吗?在这一点上,也没有十分保险的答案。支持派黄季�和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黄大�研究员认为,转基因水稻所产出的大米安全性高于常规大米,“转基因大米接受过严格的实验检测,对人体没有危害,因为大大减少了农药的食用,安全性还要高于常规的大米,常规的大米没有接受过严格的科学实验。”黄季�说。作为安委会委员的卢宝荣认为,抗虫转基因水稻产生的特殊抗虫蛋白只对昆虫有作用,在人畜身上没有“靶点”,也就是人食用后应该没有问题。

  绿色和平组织绿色和平项目主任马天杰则反对:“大米是主食的一种,是人需要长期食用的,谁能保证这些大米在10年后或者时间更长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后果!”

  漫长的安全之争

  关于转基因水稻商产的安全之争已旷日持久。

  “年年提,但一直没有通过。”安委会委员之一卢宝荣说,每年安委会都要两次审查转基因稻的商业化申请,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过他也表示,安委会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的要求也是逐年提高,从而肯定会更审慎地对待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申请,“毕竟这是主食,加强风险评估十分必要。”

  黄季�在1月29日的报告会上说,至今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引发了安全问题,转基因稻在实验的过程中也一直没有发现安全问题。“用抗虫转基因水稻和大米喂养的实验小白鼠和实验猪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解剖后也是一切正常,没有发现病变。”黄季�说,这只是大量安全实验的一部分。这些实验陆续持续了6年左右的时间,证明转基因稻没有危险。

  马天杰则表示,除了现在没有证明长期食用转基因大米对人体无害之外,转基因水稻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基因污染,这些基因通过自然的交流漂移到其他生物体上,造成人类不可控制的结果。

  “事实证明美洲已经食用了十一年的转基因食品,没有任何人被发现因为食用了转基因食品出现了健康问题。”ISAAA主席詹姆斯说,越来越多的权威机构公开声明,食用经过严格论证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詹姆斯引用报告数据说,在2006年全球有22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另外还有29个国家已经批准了转基因作物的进口,以用做食物、饲料,或是将它们释放到环境中。

  商产申请“屡败屡战”

  早在2004年11月,国内媒体相继披露一个消息:转基因水稻可能很快在中国批准商业化生产,转基因大米很快就能端上中国人的饭桌,中国将成为第一个批准商业化生产转基因水稻的国家。据黄季�介绍,彼时,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申请确实摆在了农业部国家农业转基因安全委员会的会议上。

  消息发布后引来一片质疑声,这些声音不仅来自国际组织,也有来自反对派的技术专家。当时的绿色和平组织组织专家公开反对商业化生产转基因水稻。有媒体更是直指部分研究转基因稻的科学家有谋私利的嫌疑,出于个人利益驱动而急于推动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

  虽然支持派的科学家纷纷高调宣传转基因稻经过严格实验证明是安全的,但转基因稻的商业化申请最终还是没有通过农业部的审批。

  2006年6月和11月,安委会每年两次的固定例会上又两次搁置了申请。

  商业化生产越来越近

  “转基因稻离商业化生产越来越近。”卢宝荣说。据他介绍,转基因作物需要通过分子验证、环境安全、食用安全三项实验的安全性评价,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中间实验、环境安全试验、生产性试验、取得安全证书四个阶段,其中每项实验需要持续两年左右时间。“转基因稻已进入到最后的生产性实验中。”卢宝荣透露,中国的转基因水稻安全评价申请自1997年提出以来,已经过多年的安全性评价及试验,其中抗病虫水稻已批准进入生产性实验阶段。

  他说去年11月提交的申请中,安委会认为还有某些安全数据缺失,所以此次申请依然没有通过。

  对于“越来越近”的商业化预计何时能通过批准,卢宝荣还是很谨慎,“很难说,只能说一步一步在接近。而且,批不批准还要看国际的大环境。”

  据他介绍,目前,只有美国在小范围内批准了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生产,但引起严格抵制转基因食品的欧盟和日本的强烈关注,致使美国非转基因大米国际市场的价格一路下跌。中国的大米和与大米相关的食品也有部分出口到抵制转基因食品的日本和欧盟,这就增加了转基因稻商业化生产的难度。

  曾研究并致力推动转基因稻商业化生产的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黄大�研究员2月6日告诉记者,最近他正在起草一份提高转基因技术战略地位的报告,“转基因育种应该拥有与载人航天一样的地位。如果能达到这样,转基因水稻的问题就很好解决了。”黄大�说,这份报告将通过相关单位交到相关决策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