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将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吕梁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山东省莱芜市,以及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四大电力集团列入"黑名单",实行“区域限批”。
六盘水:违规施工3年的电厂终于停工 “我们将从明天起停止发耳电厂建设。”1月15日晚,贵州省六盘水市发耳电厂主要投资方金元集团的一位高管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1月16日,金元集团副董事长匡忠雄向记者证实,处于建设中的发耳电厂已停止施工,已建成的野马寨电厂3号机组已经停止发电。
而此前的1月14日,记者赶到现场调查时,正看到发耳电厂工地的工人下班。一名模具工人向记者证实:“除了一两天,从未停工。”
在1月10日环保总局公布的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82个项目中,总投资约100亿元的发耳电厂是最大的一个。它和野马寨电厂一样,主要投资者均为金元集团。
金元集团提供的资料表明,2003年12月8日,发耳电厂相关建设单位就已进场施工。《贵州日报》2004年7月的一篇报道称:“发耳电厂工地上热火朝天,200多台转机同时转动轰鸣作响,上千辆运输车爬行在5个大阶梯状的场地上”,“目前平均每天进场施工人员达到2500人左右,有的工程24小时作业。”
很多人都是到2005年7月才知道,这样“热火朝天”的工地,竟是违规项目。当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在检查调研时发现,发耳电厂、野马寨电厂未按规定取得环保、用地、取水、水土保持等相关批复文件。7月,四部门联合发布的38号公告中,认为发耳电厂、野马寨电厂3号机组“不具备核准条件,不能纳入近期电力规划”,要求“立即停止建设,并停止项目各项前期工作”。
但发耳电厂、野马寨电厂均在继续建设。国家发改委去年5月赴这两个电厂调查后发现,“项目没有停止建设”。
“我们在2004年4月已向国家发改委提交项目申请,但是一直没有批复。”匡忠雄称。
贵州省发改委的一份文件显示,发耳电厂是确保该省“十一五”“西电东送”和省内电力需求的重点项目,如果停建,将形成难以弥补的供应缺口。与此同时,发耳电厂是典型的大型坑口电站,配套矿井距电厂500米,皮带运输即可送煤入电厂,采用的也是“大容量、高效率、节能环保型”机组。
这份文件还称,国家发改委在调查时指出,“发耳电厂有煤、有地、有水、有市场,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好”。
对于项目没有获批的原因,金元集团一位负责人推测,可能是因为当时对于非政府投资,正处于由审批制向核准制过渡阶段。
但此前有媒体认为,国家发改委不予批复,可能是因为金元集团系电网职工持股企业,违反国家“厂网分离”政策。贵州省发改委也在一份报告中称,“受职工持股因素影响”。对于这一说法,匡忠雄未予否认。
截至目前,野马寨电厂已建成发电近一年,发耳电厂则已投入资金近50亿元,1号机组锅炉钢结构及锅炉安装全部完成,正安装发电机,2号机组锅炉钢结构完成,锅炉到货,预计明年发电。
由国家环保总局西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人员组成的督察组,近日到这两个电厂现场检查发现,因为担忧冬季用电需求大,停产可能给六盘水部分地区用电带来紧张,野马寨电厂1、2号机组仍在继续生产,但由于没有环评手续,配套脱硫设施不完善,生产将继续带来环境污染,督察组坚决叫停这两个机组。17日凌晨4时,电厂停止发电。加上前期叫停的3号机组,野马寨电厂已全部停止发电。
一名在电力系统工作了20多年的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地方政府需要项目拉动经济,电力集团需要抢占市场份额,电厂未获批先上马、“项目倒逼审批”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位人士告诉记者,他所经历的项目中,几乎每个都是在获得审批时,已经大体建成。“曾经有个笑话,上级领导来主持开工仪式时,电厂已经建成,只好做了一个三层楼高的画板把主体建筑挡住。但是高高的烟囱你怎么挡得住?”
和许多其他习惯于“先上车再补票”的投资者一样,金元集团没有想到这一次却遭到了来自环保总局的强力风暴——不仅项目被叫停,项目所在地六盘水市也被列为四个“区域限批”的地区之一。
“其实对于这些重点项目,我们做得更多的是服务和协调。决策权不在我们这里。”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影响非常大”,六盘水市发改委一位官员告诉记者,目前该市正等待审批的项目不下10个,其中仅水城钢铁集团的一个项目,涉及金额就达20亿元。“很多投资人给我们打电话,问项目怎么办。”
“国家环保总局的‘区域限批’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警示。”这位官员说,“它提醒我们今后要更加重视环保工作。去年,我们已经实现了70%的企业达标排放,但还有30%是我们今后工作的目标。”
“我们的环保欠账很大。”六盘水市环保局局长李晓东告诉记者,六盘水是随着“三线”建设发展起来的新城市,1978年才正式建市。而“三线”建设时期建立的绝大多数是资源利用型工业,而且几乎没有环保设施,“历史欠账使我们的环保压力很大。”
贵州省环保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六盘水的环保问题解决了,全省的环保压力就小了一半。”
吕梁:污染与经济一同“起飞” 一个被污染企业包围的城市 “作为一个吕梁市市民,我深受污染之苦。在大街上走1个多小时,拿纸巾擦一下额头和鼻孔,都是黑的。冬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呛人的煤烟味和硫磺味。我希望环保手段硬起来。”听到山西省吕梁市被国家环保总局暂停所有新建项目审批的消息后,当地一位姓郭的公务员表示。
记者在吕梁采访时,也亲身感受到了这里的污染之重。沿着汾阳至离石的高速路,接近吕梁市区时,路边的烟囱渐渐多了起来,不时喷吐出或黄或白或黑的浓烟,视线内满是灰蒙蒙的烟雾,一股煤尘伴着呛人的味道扑面而来。在吕梁市的东大门,记者就看到十几家煤焦、水泥企业。
“我们吕梁市就是被焦化厂、炼铁厂、水泥厂包围的一个城市。几个焦化厂就在城区的边上,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展,过几年,就是城市包围这些污染企业了。”吕梁高等专科学校的李老师说,“出了校门走在马路上,煤灰飞扬,经常能看到散落在路边的大块焦炭。”
山西省环保局1月12日公布的山西省11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情况,印证了这些说法。2006年,山西省11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平均为246天,比2005年增长了8.67%,而全省空气质量二级天数最少的吕梁市只有181天,比2005年减少41天,降幅为18.47%,是山西省11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二级天数唯一下降的城市。
领到环保“红牌” 吕梁市污染持续恶化的状况,引起了山西省环保局和国家环保总局的高度重视。去年9月,山西省环保局宣布:暂停吕梁市所属孝义市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权,直到整改达到环保要求。
2007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启动“区域限批”制度,吕梁市因中吕焦化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未完成环保计划而被列入“区域限批”行列。此前的1月4日,因吕梁粮裕焦化厂、盘龙焦化厂、双福焦化有限公司未采取“五停”措施,违法违规建设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了汾阳至离石高速公路两侧环境,恶化了吕梁市离石区的空气质量,山西省环保局通知吕梁市依法对上述三个焦化企业采取关闭措施。
1月12日,吕梁市分管环保的副市长李秀峰带领市监委、经委、环保、城建、卫生等部门,以及吕梁市离石区政府负责人就离石区焦化企业污染问题进行了现场办公,要求各级各部门、各焦化企业要高度重视环保工作,责令中吕焦化有限公司限期整改达标,粮裕焦化厂、盘龙焦化厂、双福焦化有限公司立即停产停建。
污染企业明目张胆对抗停产令 此次给吕梁“惹祸”的是吕梁中吕焦化有限公司。
该公司在距吕梁市离石区十几公里的高家沟村,还没到厂区,就能看到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格外醒目,这正是放烧生产焦炭时产生的煤气,当地人管这叫“天灯”,只要有“天灯”,通常情况下就说明,这座工厂正在生产。
这家在吕梁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型焦化企业,年产60万吨机焦项目一期工程的两台焦炉,分别于2003年10月和2004年4月投产,未按规定申请环保验收,配套的环保设施也未同步建成。工厂内烟雾升腾,一位工人告诉记者,工厂从来没有停产过,而且是三班运行,人停炉不停。
该公司一负责人解释说:“工厂现在正压低产量,属于保温生产,也就是保证焦炉运转,不至于损坏。因为现在炉子一停,温度下降,炉子就全部塌了,我们不敢叫炉子塌了,因为那是几亿元的投资。”
其实,早在2006年10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就对吕梁中吕焦化有限公司下达了环保验收限期整改通知。该公司废水处理站未建成,焦化废水经稀释后排放到三川河,最终排入黄河,煤气净化系统和地面除尘站未建成。也就是说,该公司排放超标污水和废气,是它被叫停的根本原因。
然而,这道由国家最高环境监管部门下达的白纸黑字的停产令,到了中吕焦化有限公司却变成一纸空文,生产没停,环保设施也一个都没有。更令人惊讶的是,对这样一个明目张胆违抗命令的企业,当地的环保监管部门却拿它没办法。
当地环保部门也有难言之隐。该公司是年产120万吨的大型焦化企业,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上缴利税近亿元,年利润可达l亿元。而环保部门最大的权力就是对企业罚款20万元,这对一家年利润上亿元的企业来说,根本无关痛痒。
该公司的后门就处于三川河边。在河岸边有一处排污口,由于长期冲刷,排污口下方已经冲出了一个水潭,水潭中的水全是黑褐色的,附近的鹅卵石也被染成了黑色。河道里的水全是焦黄色,有的地方甚至是黑褐色,处处散发着刺鼻的味道。附近村民说:“这里流的水和洗煤的水一样黑。”
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这里平时的排水量就不少,排污管内侧,黑色的污渍涂满了近一半管壁,这都是长期排水浸泡出来的。就在前几天,他们还看到过这里排放废水,废水流进三川河,流向下游,附近村民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
“村里没有自来水,现在还只能吃井水,每天吃水都要费很大的劲。”一位大妈说,烧水时,先倒掉上面的水,再放到锅里烧,水烧开了,再倒出底下的,再烧开,来回倒着烧开,才能喝,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
“这里的空气也特别糟糕。”一名村民说:“焦化厂有时排出的烟尘触目惊心,全是黄烟,呛得不行,四周都看不见。”
污染与经济一同“起飞”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吕梁除了几个煤矿和铁厂外,几乎没有什么企业,完全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区,这里是国家划定的全国18个连片贫困区之一。吕梁土地贫瘠,降水较少,被联合国称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吕梁依托其丰富的煤、铁、铝等资源,经济开始起飞。不过,吕梁的发展一直与污染“结伴同行”。最开始,土炼焦和小铁炉建在城镇周边,后来为逃避打击,下乡进山。有个别的产煤县市,乡乡点火,村村冒烟。
一边污染,一边打击。吕梁经济在进入新世纪后,开始高速增长。2000年,吕梁的 GDP为100亿元,2005年一举突破300亿元,2006年预计达到370亿元;2000年,吕梁市财政收入只有10亿元,2005年暴增至60.08亿元,2006年预计达到77.1亿元。近几年,吕梁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居全省前列,短短几年,吕梁市就初步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地区向新兴工业城市的历史跨越。
经济的飞速发展,令环境的承载力达到了极限。近年来,吕梁市盲目违规上马了一批焦化项目,截至2006年8月,吕梁市165个焦化项目中,就有132个未经环保部门审批,占80%,致使当地的焦化行业无序发展,对区域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绝不要“污染的GDP” 吕梁是山西污染的一个缩影。有关数据表明,山西省每平方公里承受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3倍,11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无一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省60%的河流断流而且积满污水,城市地下水仅有六成达标。但过去山西人每提及此,总说自己是全国污染较重的省之一。去年5月,在山西省政府常务会议上,省长于幼军明确说:“山西要承认自己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等开脱之词不要再用。”
山西正在实施有史以来最大的环保工程——蓝天碧水工程:全省将用5年时间,投入804.1亿元,对密集分布的污染设施进行集中治理。到去年年底,工程实施半年,已投入50多亿元。全省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等指标也都超计划完成。
“山西绝不要污染的GDP!”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在省委常委会上说。省委、省政府决定,举全省之力改善环境窘况。
环保工作不合格一把手要“挨板子”。山西省委明确要求,各市县党政一把手是环保第一责任人,环境指标将作为干部考核和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对蓝天碧水工程范围内所属县(市、区)连续三年倒数第三名之内者,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职务移位或进行组织处理。
山西环保部门还与金融、物价等14个部门联合执法。到2006年年底,山西已有500多家企业因强行排污而遭到停贷、停运、停电等制裁。
莱钢的教训 环保督察组离开莱芜 1月18日下午,国家环保总局华东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研究员徐亦刚、薛峰离开山东莱芜。针对莱芜钢铁集团冷轧薄板一期工程的环保督察报告,已经上报国家环保总局。
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启动“区域限批”制度,山东莱芜榜上有名,诱因是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冷轧薄板一期工程未履行环评审批手续即擅自开工。
1月16日下午,督察组赶到莱芜市。
冷轧机机架上蒙着塑料布,用手一摸,有薄薄的一层灰。七八名工人头戴红色安全帽,在生产线旁闲站着,“他们的工作只是打扫卫生,看护机器”。
1月18日上午,督察组约见莱钢和莱芜市的领导,转达了他们的督察意见。据知情者透露,督察组认为莱钢“态度是积极的,整改是到位的”。莱芜市政府的主要官员和莱钢集团的领导乐观地认为,针对莱芜市的“区域限批”很快就能解除。
异地大修项目未做环评先开工 与今日的冷清相比,在2006年6月30日清晨,这里却是鞭炮齐鸣。当时,一卷规格为2.0×1050mm的冷轧板带材在这条冷轧薄板生产线上一次试轧成功。
莱钢的媒体当时报道说:“冷轧薄板工程从开工到投产仅用5个月零10天,创出同类项目建设投产新纪录。”
今年1月17日,莱钢集团总经理李名岷说:“本来这是一个异地大修项目,但在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开工建设并投产,是十分错误的。”
他介绍,莱钢下属特钢厂原有一条冷轧带钢生产线,于1972年建成,存在装备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质量差、成本消耗高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废渣废液处理能力不足,污染比较严重。
由于该区域靠近农村和莱钢生活区,原地大修无法进行。为此,莱钢决定在不新增产能的前提下,淘汰该生产线,异地大修改造一条冷轧薄板生产线。
2006年9月5日,山东省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开工项目清理整顿整改工作的通知》,由于莱钢冷轧薄板项目存在未环评就开工的问题,被要求“暂停建设,限期整改”。
为此,莱钢立即停止了该项目的二期工程,已建成投产的一期工程也于去年9月8日停止生产。至停产整顿时,该生产线共生产产品7148吨。
“当初没有先办环评,是因为企业当时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全国钢铁行业发展形势大好,二是山东省经济发展形势促使企业加快发展。”莱钢集团党委常委魏兴文说。
“当时想的就是要加快发展,尽快把这个项目搞上去;对内部来讲,就是想尽快把落后的设备淘汰。因此在考虑发展的时候,忽略了环保等相关工作,在依法办事、依规办事上确实存在着意识不强的问题。”他说。
近几年,莱钢产能迅猛提升,2005年跻身千万吨级钢铁强企之列。去年实现营业额438亿元,总利润在21个亿。
魏兴文说,当时全国钢铁产业发展迅速,全国钢铁企业建设遍地开花。民营企业上,国有企业也上。“莱钢领导到河北去,一些民营钢铁企业公开叫板:你们莱钢是大企业,我3年就超过你。咱们有危机感呀。”
他认为,国有企业要稳定,要为国家作贡献。民营企业已抢得先机,国企长期背着沉重的包袱,上不去就会倒下。
莱芜市加大环保监察 “虽然这只是冶金行业很小的项目,但限批后影响很大,告诫我们一定要依法办事。”莱钢集团总经理李名岷说,去年10月15日,根据国务院督察组的要求,莱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对集团分管领导、规划发展及环保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行政处分,并向国家环保总局作了书面检讨。
目前,莱钢这一项目的环评申报审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1月10日,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已编制完成。
分管环保工作的莱芜市副市长刘民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莱芜市委书记于建成、代市长马平昌近日赴莱钢就贯彻通报精神进行了现场督察。莱芜市环保局下发了通知,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在“区域限批”期间,停止审批除循环经济类项目的所有建设项目。
“‘区域限批’的启动是一种导向信号,‘先上车后买票’以后不行了。”刘民胜说,莱芜市委、市政府已责成环保、发改、经贸、工商等部门联合对2005年以来的所有建设项目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对违反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项目,坚决依法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