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结皮技术改善荒漠地表环境生态

管理员人员机构2006-11-15



  11月10日,中科院新疆生地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自然基金项目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子项目—— “荒漠地表生物结皮形成机制及其生态功能研究”通过了鉴定。鉴定委员会在认真审阅全套技术资料并听取课题负责人张元明研究员的报告后,一致认为:此项研究涉及多学科、面广、工作量和难度很大,应用前景很大,社会效益很大,同意通过鉴定。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广泛发育的生物土壤结皮是种子植物以外固沙的重要因子。由于开发活动,目前亦造成严重破坏,从而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探讨荒漠地表生物结皮形成机制,及其对环境生物群的影响,从另一角度研究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维持,而且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荒漠地表生物结皮形成机制及其生态功能研究”项目组多年来进行了生物结皮的种类组成、结皮的宏观分布及其环境特征、沙漠生物结皮形成机制及其对地表稳定性的作用、对种子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对降水渗入的影响、及生物结皮的光合与生理特征、结皮的微结构发育特征、同时对结皮的有关物种进行培养、进行室外内及野外试验等多方面的研究。项目执行期间取得多项创新研究进展:构建了适用于冷沙漠的生物结皮指数BSCI,及沙漠生物结皮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适度干扰有利于荒漠种子植物多样性观点;对沙漠生物结皮年固氮量进行了估算;揭示了生物结皮微结构及其演替规律;提出了低营养细菌、荒漠藻类及荒漠藓类植物的适宜培养条件。在此基础上,项目组产出丰硕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62篇(其中SCI收录11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同时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3名,形成了稳定的科研团队。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此项研究设计思想新颖,将孢子植物学、微生物学、地貌学、土壤学及遥感学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将生物结皮不同类群作为有机整体深入研究,将无机环境与生物因素的作用结合进行考虑,藉以揭示荒漠生物结皮的形成固沙机理,这种研究方式在国内属首创,研究水平达国内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