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格兰德-WWF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拯救大熊猫、大猩猩、老虎等物种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防止这些物种灭绝,还有利于帮助当地居民摆脱贫穷,改善生活。
包括了6个案例的该项报告指出,WWF物种项目帮助了尼泊尔、乌干达、印度、纳米比亚、哥斯达黎加和中国很多农村地区消灭贫穷和饥饿,推动了这些国家的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公平发展。
这些案例表明物种和栖息地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意味着森林、淡水和海洋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从而使依赖这些区域生活的贫困农民可以获得森林、淡水和海洋提供的更多资源和服务。这不仅提高了当地的收入水平,还使得淡水质量、人民健康状况、教育水平以及妇女权利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根据该报告,很多基于野生动植物观光的生态旅游项目-例如:海龟、大熊猫和山地猩猩-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收益。通过应用动物物种迁移知识,能够帮助实施当地可持续土地使用规划。
WWF全球物种项目负责人Susan Lieberman博士说:“通常情况下,那些导致物种濒危的因素也是导致贫穷的原因,例如:栖息地和自然资源的减少。该报告证明了:濒危物种受益时,人类也会受益”。
例如,在哥斯达黎加的托土盖罗(Tortuguero),活龟给当地经济带来的价值要比龟肉、龟蛋曾经给予当地人的经济价值大得多。当地社区也非常支持采取保护措施,以促进生态旅游发展。过去30年,这里的海龟数量和旅游人数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尼泊尔的一些地区,社区集体林促进了老虎种群生存所依赖的关键走廊带的恢复。WWF目前正在帮助当地居民管理这些森林资源,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根据该报告,社区集体林的用户小组年收益可达到4760美元。
在印度一个叫法利达(Farida)的村庄,WWF一项旨在保护当地珍稀恒河河豚的项目帮助当地社区满足了生活必需。经过五年时间,这里贫困线以下家庭数量有了大幅度的下降。
报告还进一步表明乌干达布恩迪国家公园(Bwindi Impenetrable National Park)周边60%的居民认为,他们从国家公园的森林保护中获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该森林公园旨在保护濒危山地猩猩的栖息地。另外的例子显示,在中国,当居民获得替代生计(例如,由WWF资助的农业和畜牧业)时,在保护区内的非法和破坏行动数量有了很大的下降。在纳米比亚,社区居民建立管理委员会,管理自己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促进了野生动植物的管理、野生动植物数量增加、生态旅游得以发展,同时社区企业的利润也得以增加。
近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8次缔约方大会在巴西库里提巴召开,WWF希望《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其成员国能够将物种保护工作与削减贫穷结合起来。
Lieberman博士指出:“投入数十亿美元来减少贫穷,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但同时却忽略了可持续发展、健康环境与物种保护之间的联系,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现在我们有必要开始建立这种联系,并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