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心得

管理员人员机构2006-03-17

播种环保之心



  三月里,我们种下一颗虔诚之心,只为在自然大地上长出一个绿色和平的世界。
                                ��题记
  当第一缕春风还未吹遍大地之时,我们迎来了一个绿色的节日��植树节。系里的环保协会举办一次“嘉庚学子绿色行,营造海岸红树林”的活动。
植树��一个普通的字眼,却让我有无限的期待。虽然在平时生活中这是一个平常不过的节日,但从小到大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而没能参加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植树活动,所以在活动的前一天我一直在想象那天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一切会像理想中有意义吗…….
  那天一大早我们便整理好着装,激动的心早已有点按耐不住,只想着能快点到达目的地。四十分钟的车程之后终于到达了,只是老师还要向我们介绍一些关于植种物的专业知识,所以到了下午一点多我们才真正的到了我们的植种场地��龙海市浮宫镇红树林保护区。可是一到了那才发现一切并不像想象中的轻松。我们种植的是红树林里的一种名叫“秋茄”的植物,红树林又有海上森林的美称,有着保护堤岸的功能,所以我们的种植地也就只能是滩涂地了,所以....也就代表我们要脱了鞋下泥地了。最初,我们还很固执地不肯脱鞋,就怕到时弄脏了回不了学校,但当我看到那些“先锋者”脸上那份乐在其中的微笑时,也开始心动了,于是也脱了鞋,毫无顾及的踩在泥地里。开始种植了,我们每人提着一袋的秋茄种子,或是各自沿着自己的路线认认真真的种;或是一堆人边说笑边小心地插种手里的种子;抑或是因为泥土太软而害怕的不敢前行。但不管怎样,那一刻,我们都觉得自己已被大自然所俘虏,才真正地发现原来保护环境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两个多小时后,我们一共种下了13000多株的秋茄,而每个人也是脏得不堪入目,但我想我们都是“脏,并快乐着”…….
  上了岸后,看着我们自己创下的“战果”,心里甜甜的。那一刻觉得自己种下的不仅仅是一个种子,更是一颗对保护自然的虔诚之心。愿我们的绵薄之力能随着那些树一起生长,在海岸边,在世界大地上长成一股雄雄的绿色之风,能卷来一个和协的世界。                              (陈容)

  “植树节”期间,我参加了我们协会的一次植树活动。它让我受益匪浅。早上首先我们来到红树林,参观了红树林的生长情况和了解了其保护沿海的海岸作用,对它的那种不折不挠地屹立在我国的沿海土地上保护我国沿海每一寸土地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
  下午我们决定在一片没有种植红树林的泥滩上种植秋茄来增添我国沿海的红树林地带。等我们来到了泥滩才感到了任务的艰难,因为软绵绵的泥滩是又脏又臭,但我知道只有恶劣的环境才能体现我的坚实的劳动成果。于是我不畏环境的恶劣,不管累与脏,在泥滩上劳动了三个来小时,在期间由于不怕脏与累和勇于创造新的种树方法不仅得到了记者的重视和老师的鼓励,还引发了我种树的激情,到最后种了一千来棵的秋茄树苗,看着这些树苗,我感到了无限的欣慰,因为这是我辛勤劳动换来的,是我的劳动成果。
  这一切的一切都足以让我欣慰,我们的成果,我们的汗水。只有亲身去体验,去探索,才能体验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快乐。          
(王伟艺)

  3月11日,在卢主任和环科系各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位于龙海市浮宫镇的一片红树林保护区,开始了我们营造海岸红树林的活动。
  由于红树林是一种种植在海滩上的森林,所以我们的植树任务就是—要在“浪泥”上进行,
  在活动开始前,卢主任和浮宫镇的技术人员给我仔细地讲解了红树林的特点、生长习性以及我们在种植时的注意事项。大约进行了一小时的讲解报告,在下午一点左右我们到达了红树林保护区.卢主任在现场给我们讲解了秋茄(我们的种植种类)的胎生结构,卢主任还说要是谁能找到三胞胎可以现场到他那儿兑换100元,本来没什么积极性的同学也都活跃了起来,大家都迅速地往树林里钻……(目的想想也知咯!)
  参观结束后,我们又驱车前往红树林种植地。同学门各个都异常兴奋,挽起裤管、打着赤脚、激动的在海滩上狂奔着……由于没有种植经验,在种植过程中大家都吃了不少"苦",好多同学都掉进了“泥坑子”……
  真是“辛苦并快乐”的一天,但还好成绩好不错,听说种了有一万三千株幼苗,看来同学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呀!!希望环协以后还能多多举行这样的活动,让同学们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很多知识。             (卢滢)

  漳州的天气异样的炎热,即使是在这样生机勃勃的春天也丝毫没有不同。正是在这样没有一丝凉意的初春,我们环保协会的同学们来到了浮宫镇的红树林保护区进行植树节的植树活动。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红树林就是里面的树都是红色的,到了之后我才发现其实不然--红树林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
  我们来到浮宫镇后镇长亲自接见了我们让我倍感惊讶,我想不到我们的活动得到了不仅仅是校方甚至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这次大会中技术员还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红树林的知识。我发现原来红树林还有很多美丽的名字像“海底森林”、“绿色长城”等,而且它还有很好的防洪固沙功能。吃过午饭后大家都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等待着出发去一睹红树林的风采。我们下了车后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青翠连片的绿林郁郁葱葱浮在水面上,此时我不单单是被其美丽的姿态所倾倒更是为她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如果说这次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下面的实践就是不可磨灭的了。
        我们来到的种植区据那里的居民说原来前面有一片很茂盛的红树林因为历史的原因消失了,而我们要种的正是这片已经消失的树林。种植红树林和一般的种树有很大的不同,这里的树都是长在水里的所以我们必须光着脚下去种,这也无形中增加了不少的情趣。我们这次种的是一种叫秋茄的植物,听技术员说秋茄是分布在北半球最北缘生长的最好的红树林植物,具有奇特的胎生繁殖特性。虽然我们得顶着烈日在插树苗,但是每个人都很高兴能参加这次的活动。如果你站在高处向下望还有点沙场秋点兵的气势,整个滩涂密密麻麻的都是人,俨然一派春种的情景。滩涂的土壤很软,你踩在上面感觉就像是把脚插进了果冻里—冰冰滑滑的很舒服。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当天种了1万多棵的树苗,是不是很了不起?在欢声笑语中我们结束了这次的活动,其实我还真的有一些舍不得,希望来年还有机会去看看我种的树苗长的怎么样了,不管怎么说那可是我亲手种下的。最有趣的是上了岸后大家狼狈的样子,一个个都好象是非洲来的难民全身都是泥,不过你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那种满足和喜悦。
  结束了这次的植树之行后,汽车载着我们这群脏兮兮的家伙回到了学校。总之这次的植树让我感觉很有成就感而且也很有意义,而且它会是我大学生活中一段很难忘的回忆。                        (陈佩雯)
  

        红树,一种神奇的植物,她傲然屹立于大海间,她用自己的身躯抵挡着来自大海的咆哮,坚守着自己的战线,保卫着自己的“家园”,从不索取,只求默默奉献。
我们应该为能参加一次义务植树而感到光荣。而如果你种植的是红树的话,那么,你将为自己感到骄傲、自豪,而非仅仅停留在完成了一次公民义务。
  种植红树较其它树种来说要来的容易,也来的辛苦。对于植过或没有植过树的人来说,种植她都是容易的。在你种植红树之前,你也会像其他人一样想着要扛起铁锹,去挖个坑,把树苗种好,再浇浇水就完事了。可恰恰相反的是,它与你在任何书籍、任何途径所获得的种植过程都不一样。你更不会把种植红树与插秧联系在一起,如果你曾未种植过红树的话。
  当你拿着树苗,踏进泥糟糟的,甚至带有些许生物尸体腐败气息的滩涂时,或许那刻你后悔参加了这次活动。可也正是这份辛劳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带来了一生中难忘的一刻。当你一脚陷入泥潭,当你一脚踩的泥花四溅,当你的脸上、脚上、衣角上都粘上了泥土,你并没有感到脏、累、苦。你只会感到欢喜,一份阔别以久的童真的欢乐。
  当有人问我为什么会来参加这次活动,是仅仅因为这是协会的一次活动还是因为你是本系的学生而之所以跟来的。我回答我只是来种树,只是在尽自己的义务。其实,人的一生中又有什么必要去为了那么多的“为什么”而去做事,何必拘谨于那么多的“为什么”。一生中你又能做多少会如此有意义的事呢!
  若干年后,当你看到当初那片你曾经种植过的树苗成长成那郁郁葱葱的森林,像她们的先人一样用自己的身躯守护着堤岸,无愧于自己“绿色长城”称谓时,你又将做何感想?                          (王平)

  植树节前夕,我随协会到了学校附近的浮宫镇植树,虽然以前植过树,但对于“下海”植树还是第一次,所以这次植树活动让我受益很多。
        当天上午,我们首先在在浮宫镇政府礼堂听了有关人员为我们介绍了红树林的基本知识.随后我们又坐车前往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实地参观,让我们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了红树林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环境,对于红树林那种在恶劣环境下坚韧生存并保持沿海水土的“精神”,我深受感动。
        下午,我们开始了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植树。到目的地后不说当地环保部门已经先替我们准备好的那两万棵的秋茄苗,光那散发着腥臭味的举步维艰的软泥滩就让我们意识到任务的艰巨性。不过我们还是毫不犹豫地脱去鞋袜后开始了我们今天的任务。       
        在举步维艰的软泥滩上劳动了三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基本完成了原先预定的植树目标,使原先一片荒芜的软泥滩上遍满了红树苗。这次植树活动虽然让我们又累又脏,可是想着这片荒芜的海滩在几十天后就会长满红树林,心中无比欣慰,先前的那种累的感觉也烟消云散了.。
        看着我们今天的成果,让我想到如果利用高校的效应,加上政府部门的宣传,深入实地宣传,一定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让环保知识更加普及。
         为了我们绿色的家园,让我们每个人都付出自己的行动吧。      
(陈海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