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管理员人员机构2006-03-09

  

 信息管理部陈小连在3.12植树节前夕采访了厦门大学唯一的厦门市“绿色大使”、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卢昌义老师。下面是访谈的纪要:
  陈小连(记者):卢老师,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就要来了,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
  卢昌义(卢):3月12日的植树节与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有一定的联系。孙中山先生一生十分重视植树造林。1893年,他就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1924年他在广州演讲《三民主义》时反复强调:“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林植树,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举行植树仪式。以后将3月12日初定为植树节,也有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意义。1979年2月23日,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我国的3月12日为植树节。从生态学的观点,3月中旬是我国阳春三月的好时光,这时雨量充沛,气温逐步回升,特别在3月12日前后,植树成活率最高。因此把植树节定在3月12日是有意义又有道理的。

  记者:除了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外,我们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都很重视植树造林活动。
  卢:是的。植树节里,我们缅怀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同样深深怀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同志,他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倡导者和带头人,每年植树节,他身体力行,坚持了11个春秋,一直到他85岁高龄,古今中外很少有这样的人。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厦门万石植物园种下一棵千年樟。如今,伟人已去,千年樟仍枝繁叶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20年,坚持100年,坚持1000年,要一代一代永远传下去。”

  记者:我们一定要把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植树活动引向纵深,积极参加植树活动。请问今年植树节我们有哪些活动?
  卢:今年我帮助本部师生联系了厦门市绿化办,得到大力支持,拟组织学生参加在坂头水库山上的造林活动,还有3月12日我的全体研究生将组织到厦门市��湖的湖心岛上植树。3月11日,我们嘉庚学院环境保护协会将组织80名师生,参加到九龙江口的下海植树活动。

  记者:慢着,只听说过有上山种树的事,还未听说过也有下海植树的。树怎么能长在海水里呢?
  卢:有。在厦门、漳州以及周边的海域,跟世界上热带、亚热带海岸一样,其沿海滩涂上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海上森林,叫红树林。它们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树根钉在海泥中,树干立在海滩上,退潮时露出千奇百怪的呼吸根,涨潮时,只有绿色的树冠留在水面上,成片的绿色树冠远远看去又象海上漂浮的绿岛,点缀了厦、漳亚热带海港城市的特色。我们3月11日下海去植的就是红树林。我们行动的口号是:“嘉庚学子绿色行,营造海岸红树林”。

  记者:红树林除了景观优美外,还有什么用途呢?
  卢:红树林可提供森林自然产品、木材、薪材、药材、丹宁;红树林可防风护堤, 是沿海防护林第一道防线;它维护海岸生产系统良性循环,是河口海岸的第一生产者,它促进近海水产渔业,为经济鱼类提供有机食物和繁殖隐蔽场所;红树林可过滤地表入海径流的污染物,防止近海赤潮发生,保护海域的生态环境;红树林优美景观是旅游的好场所等等。红树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记者:红树林有这么多的用途,值得我们好好保护,能不能让更多的师生一同参加3月11日下海种植红树林的活动。
  卢:由于种植的地点在浮宫大桥附近海边,离我们校区较远,考虑到交通运力问题,这次只能组织80名环协师生,代表我们嘉庚学院参加这项活动。

  记者:那我们如何响应国家 “植树造林” 的号召?
  卢:实际上,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并不在于一年里特定的哪一天的事。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定》,1982年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从法律上规定:“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男11岁至60岁,女11岁至55岁,除丧失劳动能力者外,均应承担义务植树任务,每年每人义务植树3~5棵”,“对义务植树,各单位每年都要进行检查,并将完成情况据实上报。绿化委员会应当定期组织评比,成绩优异的,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年满18岁的成年公民无故不履行此项义务的,所在单位要进行批评教育,责令限期补栽,或者给予经济处罚。整个单位没有完成任务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并由当地绿化委员会收缴一定数额的绿化费。”
  各单位要积极组织植树造林的行动。除了集体组织外,每位老师应提高意识,在每年的任何时间,以各种形式和方式争取各种机会,因地制宜参加植树活动;同时要讲究科学,注重实效,保证所植树木的成活率。通过活动为促进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