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河小禹”实践队调研龙海市东泗乡

撰稿:蔡均 张洛宁 摄影:陈晓霞 编辑:16 张丹琼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07-28

龙海市东泗乡是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河小禹”专项行动的重要目的地,嘉庚学院负责调研的南溪龙海段,从漳浦县入境龙海的第一个乡镇就是东泗乡。

7月下旬,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河小禹”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访了省级生态乡镇东泗乡,带队老师有环境学院院长助理周亮老师,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水产品与饮用水安全研究室主任马嫱副教授,环境学院实验室主任黄强高级实验师等,还有社会组织“绿水守护者”陈彦君总干事。

“河小禹”实践队先抵达东泗乡卓港村,东泗乡党委秘书苏志杰、东泗乡团委书记郭雅彬、东泗乡妇联主席曾艺娜、卓港村河长等领导,向我们介绍了具有东泗特色的生态水系修复、生态湿地建设工程,乡村养殖废水、生活污水综合整治措施,以及河长制实施中的乡村河长、河道专管员对乡村河道和南溪的管理模式及困难。

当地负责人向河小禹实践队、绿水守护者介绍卓港村的资料


然后,“河小禹”实践队与东泗乡团委组建的青年志愿者护河队座谈,商讨后续联合组队巡河、向群众开展河长制宣传等。

顶着烈日,在东泗乡领导的带领下,“河小禹”实践队和东泗乡青年志愿者队,开始对福建省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漳州市富美乡村建设示范村卓港村的水系开展巡查。

实践队先考察了卓港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该设施服务人口约1000人,按排水定额人均日常排水量为150L计,预计日处理量为150/天,参考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相关用水规律设定高峰系数为3,最大流量为19/小时,平均处理量为6.3/小时。该设施基本覆盖全村人口,从源头上保障了生活污水不会直接排放入南溪。

随后实践队来到了卓港村南港公园,河长向我们介绍道,卓港村的生态水系建设项目总长17公里,201610月第一期投资2000万元,通过港道清淤、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已经完成了10公里,将之前的垃圾屯变成了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和生态水系的建设为东泗乡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环境基础。

实践队考察了卓港村生态旅游资源,比如古老月港的补给港卓港古渡口和“乡愁”水墨画景观墙,队员们发出了“南溪河畔水秀山明”的赞叹。

在考察中,实践队队员们还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卓港村的革命老区村底蕴深厚,在米街东端有一栋三层半的西洋式建筑文物保护单位,1932年,毛主席在漳州开展声势浩大的扩军、筹款和抗日宣传活动,革命青年苏静和苏精诚组织老同学及贫苦农民40多人,收集30多条枪成立游击队伍,以此楼为“红军游击队部”。后来,这支队伍大多编入“中国工农红军闽立独立第三团”,苏静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长等职,中将军衔,红军楼亦随英雄声名鹊起。

合影留念


巡河中,队员们还发现,每年汛期会有水葫芦等河漂垃圾或污染从上游邻县输入,东泗乡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清理,而东泗乡是观察跨境河漂垃圾和污染的重要节点,值得长期观测。